策略研究周报:本周行业观点及个股推荐

重庆五洲妇儿医院 http://www.haorlw.com

  宏观策略

  金工固收

  农林渔牧

  【生猪】生猪价格周环比下跌3.1%,低体重生猪出栏占比再降,补栏意愿周环比微升。2022年1-2 月主要上市猪企出栏同比增速分化。2023年猪价有望步入上行周期,主流公司估值处底部区域,可以时间换空间。

  【禽业】前2月白羽祖代更新量同比降36%,黄羽鸡价格周环比涨跌互现。

  【动保】前 2 月猪用疫苗景气度维持低位,重点关注非瘟疫苗进展。

  【种业】转基因商业化渐行渐近,本周国内玉米、豆粕价格周环比微涨。2023年下半年或开始销售转基因玉米种子。玉米种子行业有望迎来扩容,种业龙头有望充分受益。2022年大豆、豆粕价格或维持相对高位。

  家电

  【白电】中长期看,国内白电市场已逐步转变为更新需求为主的存量竞争市场,在此背景下,更加看好白电龙头在品牌、渠道、研发、管理等底层基础能力方面构筑的深厚壁垒,相信其在白电这一延续性创新品类中,可以凭借积累优势实现强者恒强。同时,产品力优秀、供应链成熟、海外运营经验丰富的白电龙头具备海外市场渗透率提升机会,海外市场空间广阔,品牌出海前景可期。

  【厨电】厨电整体需求较为疲软,子板块间表现有所分化,建议关注低渗透、高成长的集成灶板块。

  【清洁电器】扫地机和洗地机品类在低存量、供应决定需求的行业特征下,新品频出对渗透率提升有较大推动作用,21年头部企业纷纷推出旗舰新品,这些新品相较以往无论在产品性能或工业设计上均有明显改善,契合当前消费升级趋势,预计将进一步刺激终端销售增长。

  医药

  宏观动荡,医药板块民营医疗政策传言导致动荡,恰是医药资产配置良机本周医药的主体依旧在“新冠药”主题,医疗服务板块则在“医疗服务与融资的课题”中波动剧烈。此外抗原检测试剂快速获得审批,截止3月20日16:00已经共17张抗原检测注册证获得NMPA审批;价格方面,山东省抗原检测试剂集采最低价格7.9元每份。

  本周涨幅居前的包括中国医药、歌礼制药、诺泰生物、北大医药、复锐医疗科技、沃森生物、凯因科技、同和药业、奥翔药业、兰卫医学等,主要为新冠药相关产业链;跌幅居前的包括康诺亚、沛嘉医疗、诚达药业、东方生物、长江健康、奥泰生物、海吉亚、先瑞达医疗、一心堂、海泰新光等,主要为港股、医疗服务、抗原检测等。

  在新冠专题研究,我们继2022年3月13日发布新冠专题《新冠专题之抗原检测专题报告:定位补充,开启产业链新空间》,3月19日发布【46页】新冠专题(二)之新冠特效药专题报告:《中西治疗方案结合,上下贯通,新冠药物产业链投资机会》。

  结合宏观的不确定性(俄乌战争动荡、美国通胀加息等),站在基本面和资金结构的行情点,今年集采政策持续推进落地(耗材集采、国采、联盟采等)带来的不确定性,另外,短期医药行业板块暂没看到明确的利好政策/变化,很多医药公司的估值都已经到了非常合理的区间,政策带来的变动不确定性让很多投资者无从下手。医药(中信)3月20日的PE·ttm 37X,已经是医药历史的估值中枢下游合理区间,医药具备极强的投资价值。

  我们建议今年全年的方向配置:中药(政策友好+低估值)+医疗设备(医疗基建)+科研试剂和上游等(自主可控)+其他方向自下而上寻找标的。此外,新冠小分子药为CDMO公司贡献了足够弹性的业绩。

  食品饮料

  【大众品】大众品提价传导基本完成,但疫情扰动、成本上涨,三月份终端反馈淡季更淡,我们判断一季度业绩将继续承压。首选需求相对稳健、原奶成本存改善空间的乳制品,继续推荐伊利股份,澳优要约收购完成后奶粉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引擎。另一方面,餐饮受疫情冲击,但主食、烘焙等细分领域自身具备渗透率提升动力,且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在成本压力下效率优势更为明显,值得重点关注,推荐巴比食品、桃李面包。

  【白酒】受外部因素和宏观经济影响,前半周板块调整幅度较大,随头部酒企披露经营数据与业绩快报,优秀基本面提振市场信心,本周白酒板块整体表现相对亮眼。高端白酒稳中有进,外部扰动不改长期景气,且茅五泸动作频繁,改革成效值得期待。区域名酒升级进行时,当前已步入销售淡季,疫情扰动影响有限,业绩确定性仍强,关注动销强势的苏酒和徽酒品牌。

  互联网、传媒

  抖音与搜狐就搜狐影视达成合作,获得搜狐影视全部自制影视作品二次创作相关授权,长短视频平台就二创版权首次达成合作展现积极信号,随着各大平台版权合作持续推进,视频产业链有将迎来良性价值分配,短、中、长视频平台有望携手共同发展。

  本周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主持召开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会议指出中美双方监管机构就中概股问题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就平台经济问题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此外,哔哩哔哩宣布将争取自愿转换至港交所主板双重主要上市,我们认为中概股退市风险在中美监管积极沟通、中港两地积极协作下将平稳化解,互联网板块监管担忧逐步消除下优质互联网标的长期投资价值凸显,建议关注互联网龙头公司。

  新能源、

  汽车

  【新能源车】经过多年政策支持及市场培育,消费者对新能源车认可度提升;各大车企加快新车上市节奏,丰富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且随俄乌冲突,国际原油价格攀升,新能源车经济性更加凸显,新能源车市场已经逐步由补贴驱动转化为市场驱动。

  【锂电】俄乌冲突、金融制裁、资本逐利博弈等因素造成镍价暴涨,引发市场对于锂电三元正极材料成本压力的担忧。供给层面,锂电材料占镍消费比例仍然很低,正极及前驱体厂商华友钴业、格林美、中伟等均在印尼有冶炼项目落地,能够有效保障国内镍供应。短期事件影响或逐步减弱,需关注俄乌冲突金融制裁对镍供给造成的影响。SQM业绩超预期,大幅调高需求预期反映出海外锂企对于行业高景气度的信心,锂盐供需紧张有力支持中长期高锂价,有望带动锂业公司业绩持续实现高增。

  计算机

  政企双方积极响应“东数西算”,大数据中心纷纷落地。政府方面,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正在开发建设省级枢纽节点高效调度平台,对区域内的算力资源分级分类统筹,在全国率先形成数据资源调度机制。国内企业方面,华为(邢台)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完成地基验槽;京东云计算于枣阳成立数字经济公司;中国移动积极推动大数据分布式协同计算平台建设,为“东数西算”做好技术储备和初步验证。海外企业方面,微软智能云Azure数据中心区域正式启用。数字经济发展第一步,“东数西算”撬动百万亿产业增加值。“东数西算”一方面可以实现东西部资源互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数据要素的流转和价值挖掘。从产业规模来看,中性假设下,“十四五”期间受益于“东数西算”的数字产业化规模有望达17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达70万亿元,整个数字经济规模达近150万亿元。向更长期看,我们认为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将更快速地提升,数字化和产业的融合是核心方向。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备,赋能硬科技长效发展。“长期来看,”东数西算“工程对于硬科技行业的促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1)充足的算力供给:一方面提前部署软硬件供给,为未来的长效发展预留空间;另一方面打通我国数据要素流转渠道,促进官方数据交易所的建立,催化更进一步的数据开放;2)低成本的算力供给:根据我们测算,从成本端来看,”东数西算模式持续至2025年,可以直接节省超3000亿元的数据中心电力成本以及约1000亿元的土地成本。

  通信

  1)运营商相继发布2021年报/快报,业绩持续向好。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预计/实现202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0-8.1%、23-25%、14.2%。收入端C端5G+千兆宽带ARPU红利继续渗透,B端数字经济AICDE全方位受益,成本端5G资本开支高峰期将过,公司ROE有望持续提升,我们继续建议关注运营商板块投资机会。

  2)OFC 2022光通信新品发布仍层出不穷,800G和可插拔相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细分市场,主流光模块厂商或仍将占据“C位”,但芯片设计、制造、和高端封装平台在硅光等混合集成产业链带来的价值重塑仍值得高度关注。

  3)俄乌冲突凸显芯片自主可控、先进C4ISR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国防信息化成为“十四五”期间确定性最强的投资主线之一。我国2022国防预算预计同比增长7.1%,国防预算在GDP占比仍有提升空间。“十四五”期间国防战略中心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移,我们建议关注国防信息化中空间大、壁垒高、波动小的赛道,重点看好嵌入式计算机、军工通信、精确制导几大赛道。

  【国内宏观】本周公布1-2月经济数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7%、20.9%和8.61%,社零同比增长6.7%。工业生产同比实现高基数上的高增长,但环比季调低于过往同期均值,部分原材料产品生产增速同比大幅下滑,工业生产景气持续性仍需观察。地产投资超预期但微观基本面仍偏弱,剔除基数效应的制造业投资偏弱,基建稳增长逐步发力。考虑到疫情仍有反复,以及房地产微观景气度、重要工业品产量仍难言趋势性企稳,我们认为后续政策总基调仍将维持稳中有松,降准降息窗口仍未关闭,投资仍需发力。本周召开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指出“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打消市场疑虑、提振市场信心。我们认为经济数据开门红但微观基础不坚固,“稳增长”主线进一步明晰,静待后续政策落地。

  【海外宏观】本周美联储宣布加息25bp,点阵图显示2022年预计还将加息6次。我们认为目前美国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通胀形势较为严峻,后续美联储可能在5、6月份会议上连续加息,以控制通胀。全年来看,加息节奏大概率前快后慢,且呈现出一定的灵活性。缩表方面,我们认为此轮缩表将会快于上一轮,且可能不会采取主动抛售的方式进行。

  【大势研判】在稳增长政策明确延续、中美对话释放缓和信息、外部冲突有所缓和等多重因素加持下,不确定因素逐步消散,前期较低的风险偏好正在逐渐修复,市场底部盘整后有望进入反弹。

  【行业配置】建议继续维持均衡配置,短期随着担忧打消、稳增长仍然具备性价比,中期继续参与成长第三阶段行情,同时关注多重利好催化下的医药板块修复以及涨价顺畅的乳制品、种植业及化肥相关机会。

  电子

  【半导体材料设备】高成长确定性+逆周期属性,前期超跌现布局机会。设备方面,我们对未来国内资本开支增长保持乐观,中芯京城、中芯深圳、华虹无锡等产能持续加码;材料导入进度加快,前期国产化验证逐步加速,公司业务进展步入收获期,叠加日本地震带来的影响,半导体材料供给紧张;

  【新能源相关】功率半导体受益于电动车和光伏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需求高增,叠加国产加速替代,重点关注2021年价格上涨比较克制主要依靠量增逻辑的产品如IGBT板块,2022年行业景气度高,相关公司业绩确定性高;连接器相比于燃油车价值量和国产化率提升,国内公司进展较好;

  【模拟IC】同样基于量增和客户开拓逻辑,没有过多的受到价格上涨的扰动,同时赛道够大(550亿美金),国内市占率低,相关龙头公司业绩增长确定。

  【行业轮动】从盈利和估值视角构建大类板块轮动策略,盈利层面,对传统美林时钟进行改进,将利率引入模型,按照经济、通胀、利率三维度对经济状态进行划分,同时将各个经济状态与板块的盈利水平进行对应;估值层面,基于估值动量、换手率趋势和相对估值构建估值择时信号以此来寻找交易活跃(价量趋势向上)、估值性价比高(相对估值较低)的板块,最后根据Grinold-Kroner模型引入板块的驱动属性判断信号综合判断板块配置观点。3月模型最新配置观点为必选消费板块:模型判断当期的经济状态为滞胀宽松,盈利层面看多必选消费和TMT。

  【打新收益】跟踪近期双创板块+主板的网下打新市场表现,自2022起截止2022/03/18,假设询价新股全部入围情况下,A类2亿规模账户打新收益率0.71%,C类2亿规模账户打新收益率0.29%;以注册制新股70%入围率测算时,理论A类2亿规模账户打新收益率0.55%,C类2亿规模账户打新收益率0.21%。在2亿规模账户,新股全部入围的假设下,以网下A类平均中签率估计,2022年3月打新收益为34.27万元。

  【利率】中长期看,政策着力稳增长决定了利率后市的趋势大概率上行,但政策“小步快走”

  的风格决定了上行幅度或较为有限以及节奏可能不会一蹴而就。短期看,疫情的再次扩散使得经济基本面在短期内可能难有明显改善,市场情绪预计将继续在宽信用的“预期”和“难证真”之间摇摆,震荡将继续成为3月乃至4月中旬以前的市场风格。短期内建议投资者放大交易属性,长期建议关注二季度可能存在的拐点以及配置机会。

  【信用】产业债方面,地产债如我们此前判断,政策底不是境内地产债投资的拐点,而近期较为突出的民营房企偿债意愿风险难以把握,须观察高层关于地产政策定调发声后的变化,建议谨慎右侧操作;金融次级债受理财破净赎回、不行权事件增多等因素影响出现回调,但上行空间有限,建议博弈均值回归;其他产业债策略详见相关报告。

  城投债方面,风险大概率仍然以流动性风险和估值风险的形式呈现,与拉长久期相比,下沉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在三重不确定性释放之前,城投下沉策略不应等同于盲目投资AA、区县和弱区域,建议关注我们后续报告推荐的下沉思路,降低不确定的风险、拥抱确定的收益。

(文章来源:华安证券)

文章来源:华安证券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