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大生态,厚植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快猫视频

  勇担使命、开拓进取,为把恩施建设成为美丽湖北绿色崛起的重要一极不懈奋斗。

  这是一座城市深谋远虑的发展誓言,更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铿锵宣言。

  承载着全州干部群众的厚重信任和殷切期望,州第八次党代会拉开帷幕。

  过去5年,我州践行“两山”理念,全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恩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净了,处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恩施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未来也在生态。

  在新思想、新目标、新蓝图的指引下,今后5年,我州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在生态保护上作示范,在绿色崛起上当标杆。

  顶层设计凝心聚力明道路

  今年10月14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生态文明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恩施州获得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

  这是我州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道路上又一闪光的成绩。成绩的背后,是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良好生态作为立州之本、发展之道、惠民之要的战略定力,是坚定不移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不懈追求。

  盛世逢盛会,跨越正当时。立足大生态,厚植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恩施州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实践证明,要想赢得良好的发展局面,关键在于以科学的态度谋划发展,以高昂的精气神推动发展。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要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由点轴式向扇面式发展,支持“宜荆荆恩”城市群打造以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也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跨行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

  州委七届十一次全会作出了“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的战略部署,把“大生态”放在了首位,体现了州委、州政府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明确了恩施州绿色发展的方向。

  州第八次党代会为今后5年恩施州的绿色崛起定下了“主旋律”,全州上下将自觉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生态最大优势,擦亮绿色最靓底色,让恩施的绿色生态成为一大特色、一个品牌、一座富矿。

  直面挑战砥砺奋进启新程

  踏上新征程,梦想是舟,奋斗为桨。船到中流,惟有奋楫争先,才不惧风高浪急;人到半山,惟有激扬精神,才能再攀高峰。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尽管恩施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仍有差距,生态文明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同时,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碳达峰、碳中和刚性约束日趋严格,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更为多样。

  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越是环境复杂多变、任务艰巨繁重,越要把握历史主动,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奋楫扬帆、克难而进,唱响新时代的奋斗者之歌。

  恩施州是建设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一极,是湖北面向西部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湖北的重要生态屏障,是湖北的重要资源宝库,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地位特殊而重要。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以州第八次党代会为节点,恩施州又一次站上了全新起点,面向着一个含义深远而又期冀无限的未来。

  机遇不意味成功,应然不等于实然。实现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仍有一场场硬仗需要打赢,仍有一块块硬骨头需要啃下。唯有保持敢于涉险滩的勇气、拿出啃硬骨头的举措,肩负起奋勇前行的责任担当,真抓实干,咬定青山,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奋力开创绿色崛起新局面。

  开拓进取风鹏正举再出发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新时代的号角,如击鼓催征;圆梦的新征程,正高歌猛进。

  州第八次党代会的召开,是总结,是规划,是希冀,更是动力。

  站在更高的新起点上,把握新机遇,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这是全州各族儿女的共同心声。

  5年后的恩施州,将是什么样子?在绿色崛起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又能完成哪些目标?取得怎样的成绩?

  问题起于当下,答案则在未来。

  州第八次党代会踩着时代的鼓点,奏响了恩施州又一首奋发图强、创新发展的序曲。

  立足大生态,厚植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未来5年,我州将坚决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推动88个乡镇按照功能分区整体规划、一体落实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把长江(巴东段)、清江等生态修复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严格落实“十年禁渔”,完成清江流域综合治理,消除城镇黑臭水体,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开展齐岳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制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强化“三线一单”硬约束,严格管控“两高”项目,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压减低效产能。

  同时,抢抓“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授牌机遇,鼓励县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探索“两山”转化模式,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生态产品信息普查,完善和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大力实施林相改造,推进彩色森林建设,提高森林质量。推进产业兴林,发展林药、林禽、林旅等林下经济,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这是新的时代命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恩施州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召唤我们激情燃烧、倾情书写。

  时间之河奔流不息,漫漫征途唯有奋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迎来新发展阶段的恩施航船,挂上“大生态”风帆,正乘风破浪,加速航行。

  记者手记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民有目共睹,感受也最为真切。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十三五”以来,恩施州经历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最快的5年,为恩施州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鲜明的生态底色。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全州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并不稳固,距离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坚信恩施州生态文明建设将更上新台阶,绿色发展优势必将进一步巩固提升,让恩施的绿色生态成为一大特色、一个品牌、一座富矿。

(文章来源:恩施日报)

文章来源:恩施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