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正式开市。当日,81家公司也同步完成了在北交所的上市工作。其中,71家为精选层平移而来的存量公司,余下10家为北交所新上市公司。
近月来,作为国内新设的第三家证券交易所,北交所受到了市场绝对关注。据北交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累计已有超210万户投资者预约开通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权限,开市后合计可参与北交所交易的投资者超400万户。另共有112家证券公司获得会员资格成为北交所正式会员。
对于北交所的设立,长期关注新三板市场的指南基金董事长王军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北交所的设立将会与沪深交易所一同形成境内证券交易所“三足鼎立”的局面,为国内各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了明确的上市预期与目标,企业通过新三板市场实现上市获取直接融资的进程更加顺畅且自然。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温床
“北交所诞生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投资标的初筛标的池的扩大,过去我们着重从已经实现或者预期能较快实现净利润5000万以上的三板企业中去做筛选,北交所诞生后这一初筛标准可以放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本化路径在北交所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谈及北交所设立后带来的市场变化,王军国认为,北交所的出现为国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十分精准的扶持。
在他看来,国内多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并不大,银行授信、抵押担保均受到制约,亟需打开直接融资渠道以寻求快速发展。“整体而言,目前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或精选层挂牌获取的募集资金体量并不大,与科创板、创业板或是主板市场的募资额仍有差距。但反观在北交所上市的中小企业体量,这笔融资已足够支撑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募集资金总量与企业发展阶段是匹配的。”
王军国认为,北交所的诞生也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清晰的上市路径。
按照现行制度安排,未来北交所上市企业将从在新三板创新层挂牌满12个月的公司中筛选而出。王军国指出,由于企业挂牌新三板均需遵守一定的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要求,受到监管、督导券商和公众的监督,企业运作与财务数据更加规范,这也使得相关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时需承担的时间成本有所降低,通过审核并完成上市的速度更快。
而从新三板到北交所的阶段性上市路径,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合理的发展方式,企业挂牌新三板后即可获取一定的直接融资支持发展,之后也可以通过定向增发、可转债和发布股权激励计划等方式进行再融资。“从新三板基础层到创新层,再到北交所上市,层层递进,步步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一上市路径比直接申报IPO更加是顺畅,也更利于企业成长。”
“这些都对国内中小企业构成了足够的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又有望在中小企业间传递,激发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挂牌新三板,寻求北交所的上市机会。”王军国指出。
关注市场前端优质企业投资机会
在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北交所的出现也为机构带来了新机遇。
王军国即指出,鉴于目前从创新层到北交所上市的顺畅流程,私募基金产品的封闭期有望进一步缩短,被投企业的退出方式也更为多元,投资效率也将得到提升。
就指南基金而言,据王军国介绍,针对北交所市场,公司计划采取两种交易方式:一是关注优质公司在北交所上市时的战略配售机会,另一种则是在二级市场布局。“有些企业可能现在估值已经比较高了,但随着企业业绩不断提升高估值会被消化,因此其中存在长期成长性的企业还是可以配置的。”
“二级市场交易上,指南基金已经为北交所的设立申请了证券私募基金牌照。前期公司也发行了针对北交所的产品,目前已经募资完成,随时可进行投资。”王军国介绍称。
不过王军国也表示,虽然指南基金已申请了证券私募基金牌照,但未来公司仍将坚持价值投资、关注长期成长。同时,整体延续过去在新三板的投资策略,积极布局基础层和创新层具有潜力的优质企业,在三板市场寻找优质公司,等待其在北交所或其他A股市场上市。
实际上,在北交所设立之前,指南基金一直是业内少有的专注新三板市场的投资机构。自2016年成立长期以来,指南基金一直在寻找新三板市场中具备IPO潜力的公司,公司发行的首批四只基金及自有资金共投资10家新三板公司,其中8家已实现A股上市。
王军国认为,机构参与企业投资所获取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企业价值的成长,二是企业估值的提升。其中,最本质的驱动还是体现在企业自身的发展,估值的增长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北交所诞生后,市场投资者仍应该对前端基础层、创新层市场中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布局,关注公司阶段性爆发能力,通过后续上市,实现业绩成长+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对于该重点布局哪类企业,王军国向投资者建议,应从行业或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中筛选投资标的,“我们偏好投资具有稀缺性的,拥有较深‘护城河’的企业,不投资平庸公司是指南基金的一贯方针。”
王军国表示,在筛选具体标的时,可以通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与自有现金流在内的企业财务状况初步判断企业质量。同时,指南基金也极为关注被投企业管理团队、创始人的情况,认为企业家的才能和品格往往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其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会影响企业后续的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西安侦探调查社 http://www.xahjfz.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