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已经是俩娃妈妈了,却还一直改不了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每次心情不好,就特别需要零食来安抚;
一个三十岁的成年男人,平时特别稳重有礼,但只要焦虑就会咬手指或笔杆子。
据心理学家研究,很多大人面对压力或焦虑的这些嘴瘾反应(还包括抽yan、骂人等习惯),是因为婴儿时期的口欲期没有获得充分的满足,这种没被满足的嘴瘾就一直延续到成年,以非意识的方式体现出来,并且很难改。
古人云“三岁看大”,根据现代发展心理学对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来看,这句话的确有其科学依据。但这里的“看”绝不是被动等待的和预测的意思,而是作为大人需要积极地去影响孩子。这种影响从怀孕就已经开始,直到3岁左右,孩子都不会留下任何记忆,却能影响他一生。小到行为习惯,大到性格特点、智力发育、亲密关系、人际关系。
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应对孩子人生最初也是非常重要的三年呢?
心理咨询师胡慎之在其新书《资深心理师育儿手记(0-3岁)》中,详细记录了他们家孩子0-3岁的育儿经验和方法,结合其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和咨询工作的案例,让我们看到父母在这个阶段的育儿方式是如何影响孩子一生的,哪种方式更符合孩子成长的需要,能为他未来的道路奠定更好的基础。
原始安全感,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个孩子从怀孕到襁褓中的婴儿再到成年,其实经历的是从“与母亲一体”到“逐渐分离”,“渐行渐远”直至“完全独立”的过程。
刚出生的宝宝,虽然身体已经和母亲分开,但因为完全没有自理能力,在心理上还需要经历“心理自闭期”到“心理共生期”再逐步经历“心理分化期”最后形成自己完全独立的人格的过程。
这个发展规律决定了母亲(养育者)的职责就在孩子生长的初期给予他完全的照顾,再到逐渐放手的转变。所以,前三年,妈妈是非常重要的影响者。
符合这个规律的爱,才是孩子需要的爱。
1、如果在孩子需要妈妈的完全照顾时没有获得相应的满足,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难以分离,缺乏向外生长和拓展的勇气。
2、如果在该放手的阶段妈妈没有充分放手,就会让孩子形成依赖,自我能力没有机会发展,也会难以走向真正的人格独立、能力独立。
关于3岁以后父母需要放手的阶段,作者在另一本书《资深心理师育儿手记(3-7岁)》有相关分享。现在我们只说0-3岁。
在最初的心理自闭期和心理共生期,宝宝完全没有自理能力、也没有形成认知能力、思考能力,他们需要在完全的满足中充分的生长,然后通过逐渐发育的视觉、触觉、听觉、手、嘴巴去探索世界,逐渐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对自己的认识,直到发现自己和妈妈不是共同体,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完成分离。
因此,在宝宝最初的成长阶段,他们需要的并不是规则教育,而是爱的满足。这样的满足,将会带给他们最初的原始安全感,有了这个原始安全感,他们才能顺利完成心理分化,有了这个原始安全感,他们才敢放心大胆的探索未知世界,为以后成为一个更加独立的人做准备。
一个婴儿时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将会用一生用寻找这样的安全感。
这样的爱,其实很简单,就是需求被满足。
0-3岁的宝宝有哪些需求呢?
一、1个月以内,生理需求完全满足。
0-1个月,心理自闭期。
刚出生的宝宝,完全没有生活能力,也没有认知和思考,不知道自己是谁、妈妈是谁,只有原始的求生欲,认为他和妈妈还是一体。但他需要吃、喝、拉、撒、睡和安全的环境来保证他的迅速生长。
所以这个阶段的宝宝,需要一个能完全满足他生理需求的完美照顾者。最好随叫随到,不用说话就能读懂他的需求,还要态度好脾气好性格稳定客乐观,也别打扰他睡觉睡觉哦。这就是一个月宝宝的需求,很自大,但是很合理。
而且,宝宝还需要和妈妈在一起。因为在他心里妈妈就是他自己,他要能闻到妈妈的气味,被她抱在怀里,吃母乳,被妈妈爱抚都会让他感觉像在妈妈肚子里一样温暖和安全。
宝宝不会说话但是会哭,每一种哭声都代表着某种需求。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拉了也可能是妈妈不在身旁了,总之一定是哪里不舒服了。父母要及时辨别宝宝的需求,给予及时的满足。
让孩子哭一会,并不适合正在有需求的月内宝宝。否则人家饿了半天吃不到奶,就会严重缺乏安全感。长期被饿的宝宝很可能一辈子都处在找吃的这种不满足状态中。
二、2-5个月,生理需求完全满足的基础上,重视情感需求、好奇心的完全满足。
2-5个月,心理共生期。
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有了自己的认知,但他还是分不清自己和妈妈。开始有情绪感受,妈妈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稳定并多关注和安抚宝宝焦虑的情绪。
随着宝宝的视觉、听觉、触觉开始发育,宝宝开始对大人有反应。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
大人的耐心、温柔、友好、发自内心对他的喜欢他都是能感觉到的,他喜欢这种友好的感觉,这让他心理感觉很安全,能让他接收到积极稳定的情感信息,对于帮助宝宝形成稳定的性格非常重要。
这个时期,大人就是孩子最喜欢的玩具。
他需要大人的关注,触发自己的镜像神经元不断模仿人类的行为,从而迅速学会人的能力和技巧。
可以说,0-3岁的婴儿是通过复制大人的行为,形成自己的语言、性格、情绪、行为模式,父母的爱和言行随时随地都在对宝宝产生着塑造性的影响。
所以,大人要多抱抱他,亲亲他,并专注地看他,欣赏他,陪他说话、逗趣儿。
他还喜欢被竖着抱,因为这个世界太好玩了,我要看!好奇心是宝宝大脑发育的机会,他喜欢看的时候,一定要多给他看。不能因为自己累就把他丢在推车里。
可能在5个月到一岁左右,宝宝会喜欢吃手,这是口欲期到了,他在用嘴探索世界呢,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好吃”的需求,只要确保入口的东西干净卫生即可。
如果他特别喜欢抓东西扔东西,也不代表人家在搞破坏。那是手指能力发育的需求,要尽情让他体验用手的乐趣。
他如果受伤也会产生害怕、恐惧的情绪,妈妈要及时安抚她,缓解他的焦虑情绪,让他感觉自己是安全的。
三、6个月-3岁,探索欲的满足、能力发展的尊重、榜样效应和规则的建立。
宝宝从6个月开始出现认生现象,就意味着宝宝开始进入心理分化期,逐步有了“妈妈和自己不是同一个人,妈妈和其他人也不是一样”的概念。
成长意味着对外界的更强烈的探索欲,随着手的精细动作、爬行、站立、走路等各项能力的发育,宝宝开始不断地向外发展和拓展。
父母要在这个阶段确保宝宝安全的前提下,逐渐放手给他机会去探索世界。太多限制会阻碍孩子对新事物的探索和成长。
当然,在他们各项能力还并不成熟的阶段,让其感受到爱和安全依然是前提。
父母需要多带宝宝去户外,满足其对世界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给他的大脑输入更多的信息和刺激,帮助其认识世界。
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依然是宝宝最好的玩具,是宝宝成长的镜映模板,多在宝宝面前露脸陪宝宝说话可以促进孩子语言和智力发育。
父母也要积极展现和谐有爱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孩子在父母相爱的环境中更少焦虑,也更容易发展出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和未来的亲密关系。
当宝宝开始爬行的时候,一定要鼓励他大胆爬多爬,不能因为怕给大人添麻烦就对孩子进行小范围圈养,这对他的探索欲来说简直是扼杀。
两三岁后期,可以适当尝试延迟满足。当然,这个时候就能看出,只有从小被妈妈完全满足过的孩子,才更有延迟满足的底气。因为他们对大人充满信任,知道迟早会得到满足的。从小没有及时得到满足的宝宝就很难做到耐心等待。
积极创造条件带宝宝探索和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此时多带宝宝出门旅行,虽然不能在日后让他回忆点什么,但对他的认知形成一定有帮助。
三岁的时候,宝宝已具备走路说话的基本能力,“破坏力”也见长,这时就可以开始适当地立规矩了。如果前面幼小阶段给予了他足够的满足和爱,那么这个立规矩的过程也会更容易,因为孩子始终相信你是爱他的,所以他也更容易听你的。
孩子在这个阶段,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犯错,大多行为问题,要么是发展阶段的某些需求没被满足,要么是大人没有教过他正确做法是什么。
父母只需继续发掘他们的需求并积极满足,同时耐心教会他们各种规则。
如果一个孩子3岁之前都能得到父母尤其是妈妈完全满足的爱,并在孩子有了相应的能力发展需求的时候,能用尊重的方式满足他向外探索的需求,逐渐开始放手,这样的孩子就能拥有一生的原始安全感、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这是一个人一生幸福感到来源。
一个孩子三岁前如果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满足和关爱,日后父母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也许能让亲子关系得以修复,却不能修复孩子心底身深处缺失的原始安全感。
爱孩子,就在他离我们最近的时候,尽情的去满足他吧!等他长大后远离父母的羽翼时,才能有足够的底气飞得更高更远。
我是岚言知己,关注我,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