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用活人殉葬,那能在墓穴中活多久?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

CAD安装教程 http://wg678.cn/category/autodesk/autocad/cad_install_course/

  活人在墓穴里能活多久,这个问题有点残忍,叫人看了有些窒息。假定这是在做生命极限挑战还算罢了,要是叫活人去陪葬的话,这个实验也就算了。

  其实古人的殉葬一开始并不是拿活人来实验,这里面有个渐进的过程。那么活人被深埋地下后能够存活多久,这个问题还是被提出来了。有人说这样的环境能够生存几个小时,也有说能够生存几天,众说纷纭,不一而终。

  

  一、殉葬由来已久

  殉葬顾名思义,就是死者生前的妻妾、侍仆、臣子按照规定与此前的主人一同埋葬,这当然是死者生前显贵才有此待遇,至于老百姓无此殊荣。毫无疑问,殉葬是极其残忍与愚昧的制度,是封建社会的糟粕,不值得推崇。

  

  殉葬最早出现于殷商,不过这种殉葬较为残酷,先是把殉葬者杀死后分尸,与祭品一同下葬。不仅手段残忍,殉葬人数也很多。后来到了秦朝,尽管秦始皇生性暴烈却能够遵从儒家的学说,用假人来陪葬,这一点就很人性化。应该说就是从秦朝开始,殉葬制度一天天淡化。

  

  应该说金辽不仅恢复了殉葬这一腐朽的制度,而且开始出现活人殉葬这种现象,到了明朝,活殉开始盛行。从朱元璋开始,共计有上百位嫔妃被殉葬。有意思的是,大明是活殉的发起者,又亲手埋葬了这种残暴的制度。

  朱有炖是朱橚的儿子,这位死之前向英宗表达了自己的丧事从俭,更不需要殉葬。后来朱有炖死后,英宗亲自下旨交代朱有炖的弟弟,不要再按之前的惯例。不幸的是,朱有爝已经按照定制,把哥哥的几个妃子安置殉死。大概是受了这件事的刺激,朱祁镇在临终时作出了一个决定,从他开始,废除殉葬制度。

  

  他的继任皇帝宪宗在临终前也再一次强调不要殉葬,以表达对先帝决定的尊重。两代皇帝的坚持执行,终于给明初以来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后来大清入关初期,殉葬现象又有所抬头。康熙十二年,随着康熙帝一张诏书,殉葬制度寿归正寝。

  二、活殉存活最高记录

  耶律倍出殡这一天,世宗特地运来一只猛虎,尽管这老虎被关在笼子里,还是引来附近的百姓来看热闹。只不过剧情反转,后来这些百姓悉数被推进墓穴中成为活殉,据悉被殉葬的不下百人。

  

  这些人被推入墓中后,辽世宗便叫人赶紧封闭墓门,尽快填土。一时间古墓内的哀嚎声声,甚是凄惨。此后这种渐渐微弱的声音整整持续了4天,之后才悄无声息。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些殉葬之人其实就是生生被活埋了。尽管如此,这些人居然还能生存4天之久,毫无疑问已经超过生理极限。人如果几天不吃饭还可以存活,但如果没有水喝,撑过三天就是极限。按照古代墓穴的实际面积计算,这里的氧气量可以保障里面的人生存三至五天。

  

  解决了氧气的问题,再看看饮水。在这样极端的环境里,喝水就有些奢侈。从已经挖掘的活殉墓穴里,人们还原这样的场景,那就是活殉的人们居然可以互相残杀吸食对方的血肉。显而易见,这是唯一的办法,尽管有些惨不忍睹。

  三、愚昧封建的奢望

  毫无疑问鉴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很是肤浅,比如雷电风暴自然灾害,这些现象被认为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于是人们以为在现实中有三重时间序列,高高在上的天主宰这一切,人只能顺从上天的旨意而苟且一生。第二个层面就是人间社会,在这里皇帝就是代天行事,是天的儿子,也就是所谓的天子。

  

  在人类社会,皇帝主宰一切,叫谁三更死,你就活不到天明。换句话说,除了皇帝本人,其他的一切都是皇帝的。这样一来,掌握人类生杀大权的皇帝死了之后,会是个什么样子,其实谁也不知道。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死亡后的世界会生个什么样子?于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推论随之成立。

  在先民看来,人死了以后,应该是来到一个新的维度,这里也应该像人间一样,三六九等与人类世界无一例外。这样就要有个秩序,这个秩序就是要沿用人类世界的模板,由这死去的皇帝统领一切。既然要统领这个未知的世界,就要把人间的制度引进来加以使用,当然还有人类世界皇帝的原班人马,因为老队伍用起来顺手,这就是殉葬的原本意义。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妇女已经沦为男子的附庸,在殉葬者中妇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就是这个原因。商代卜辞中就有专门杀祭杀殉女奴的记载。当然,殉葬者的身份不一定就是奴隶,妻妾和家臣也位列其中。想当年秦穆公死后竟有177人殉葬,这里面就有才能出众、孚有众望的良士。有人为此赋诗,讥讽暴君的憎恨。

  公允地说,尽管秦始皇的暴政叫世人非议,但兵马俑里面可全是泥巴做的,从这一点看嬴政还是很仁慈的。威名显赫的汉武帝死后,尽管殉葬了大批金银财物还有牛马虎豹各种动物,但他的几千名妃妾宫女保全了性命。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殉葬陋习已经离灭亡不远了。

  

  值得注意的是,殉葬不仅在古老的中国发生,其实在世界各地之前都有过殉葬的踪迹。在印度人的视野里,一个殉葬的妇女将能够升上天堂。当殉葬者穿上当新娘的全套盛装,坐上柴堆,有谁会想到这女人会不会后悔,但这已经于事无补了。英国也只是在十八世纪末,才宣布废止寡妇殉葬。

  四、总结

  从根本上来说,殉葬是封建社会的糟粕,是反动的思想潮流。毫无疑问,殉葬这一奇葩的社会毒瘤,从根本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政治诉求,是皇权父权夫权的终极体现。

  

  应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渐完善,让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类似殉葬这种丑陋的社会现象,终究会退出历史,淡出人的视野。

上一篇:

下一篇: